博古通今刘医师之佳作细品

    水土不服非我愿,佛祖眷顾识刘昭。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,我已习惯了学习之余读读青华草庐中的佳句,此时心情也跟着越发敞亮了起来:

漓江行  其二

天风拂江画图开,云光霁色入卷来。

万山叠翠攒俊秀,一江澄澈展襟怀。

八仙慵散渡江去,九马神骏天外回。

舟行卷中人入画,揽松邀月作诗材。

未去过漓江,早闻其景之美,而今之憾,但透过诗行仿佛身临其境。抬头仰望,湛湛蓝天,风轻云淡,令人神清气爽,有拨开乌云见天日后的亢奋和希冀,景怡人,人入景。“万山叠翠”何止俊秀,人在其中,自感渺小,然“襟怀”又如“一江澄澈”,做人之坦荡,如八仙般,自在人间,清幽闲适。

不可抑制的感情的回环跌宕,通过语言、意象的错落有致的安排,绝好地表现出那样得纯真,那样得炽热,那样得缠绵悱恻,又那样得如痴如狂!诗的节奏,那好像急不择言的语言结构,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倾吐心曲、“揽松”“邀月”的酣畅淋漓!仿佛天生这首诗就应该是这样的:巧夺天工,天然雕饰。正如刘昭和他的青华医苑,仪态风度恰如其分,诗如其人,人如其诗。

叠彩山

叠彩山峭如碧螺,倚江揽云绿嵯峨。

白云浮上明月顶,清风直下木龙波。

水映山色两错落,枝悬古藤一婆娑。

江山会景灵秀处,今古才俊共吟哦。

游到叠彩山,作者的诗笔正从外向转趋内向,由动至静,由远及近,从古至今,景致心智,一览无余。大气之外将今日才俊的真挚感情和精微感觉表达得玲珑剔透。而那些沉湮多年的古往才俊,今天重看,并不是苔迹斑剥的“出土文物”,而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明净与新鲜。“今古才俊”共赏凌动之景,共书波澜之情。

春晚游园

枫径曲曲入松荫,闲坐白石听啼莺。

春鸟呖呖啼幽静,松鼠的的摇碧青。

飞泉流瀑湿童履,秋千摆翠荡红裙。

小园常来今几许?踏雪吟春已三冬。

借用矛盾对徐志摩的评析:“圆熟的外形,轻烟似的微哀,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喟追求”,这是错综无常的社会和生活在作者意识上的反应。不是刘昭,做不出这首诗!寥寥几笔,捕捉并表现了诗人主体感受跟客体光影物象相交流、相契合的一瞬。松荫中的莺啼,幽静里的松鼠,平静的表面下蓄势待发;淡淡伤感“三年”前自己是否也曾是“小园”中的“孩童”。

一千个读者,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;一千遍地读,也便会有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哈姆雷特。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可能会不一样,我只描述我看到的这一个。

丁博士
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